找到相关内容1364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西游记》中的观音形象及其民间性

    以及他者对于这个神灵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两方面来分析观音形象,突出了她降妖伏魔的神通、大慈大悲的善良以及犹如凡人的人性,可以看出。小说一方面强调了观音的慈爱善心,另一方面又突出了她的救灾救难,看到的是...

    周秋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25870149.html
  • 佛教——迷信or智信?!

    承受这个痛苦吧!  诸如此类的布施及忍辱等行为,都是世俗方面的大悲心。佛法的真正意义,是不仅要这样发心,还要有实际的行动;不仅要从事救灾、布施衣物、看护伤患等,解决众生暂时痛苦的慈善活动,而且甘愿为众生...

    慈诚罗珠堪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65670375.html
  • 佛教慈善对当代社会的作用

    于北魏,至唐朝武则天长安年间,在官方支持下,成为全国性的佛教慈善组织,影响深远。到宋朝改称为“福田院”,名称虽仅一字之差,但性质异样。其包括养老院,孤儿院,养病院;同时兼救灾,济贫,收容难民等。至明清...

    则悟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095080805.html
  • 人间佛教在当代中国的社会定位及其发展构想

    声誉载道。内地的佛教界近年来在这方面也开始重视起来,在去年的汶川地震救灾中,中国的佛教界是做了很多工作的。但这里的问题是,此类社会公益活动,各类组织和社团都可进竹行,以公益活动为主旨的宗教组织,其宗教的...

    姚南强 柴紫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5384285118.html
  • 人间佛教及其现代性考察

    慈济人在台湾“9·21”地震、印尼海啸、四川汶川地震等一系列救灾活动中播撒着人间大爱的种子。刚刚“植根”大地的圣严法师,几十年如一日殚精竭虑,以学问僧的孱弱之躯躬身实践着法鼓山道场的“心灵环保”理念,...

    刘成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041785349.html
  • 人间佛教实践中的公民意识

    同胞受难危在旦夕,我们企业家有责任也有能力多贡献力量。我就租用飞机,将几百万元的救灾物资,直接运至成都。”   “我们学佛就是要学菩萨的慈悲精神。在众生受难时,菩萨倒驾慈航,普济群生。我们两大钢材市场...

    高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9115985784.html
  • 长安佛教文化的学术原创精神

    救世慈济团、佛教通俗宣讲团以及仁婴苑、医病苑、慈儿苑等这些“普度众生”机构的必要性及其实施办法,按他的设想,佛教救世慈济团的任务是救灾、济贫、扶困、利便。佛教通俗宣讲团的活动方式有印送文告(传单)、...

    龚杰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323393387.html
  •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录

    修行,除听经念佛外,必须发广大心,以布施救灾救难,普利群生,有多大的力,发多大的愿,尽心而为之。并且还要严正修持五戒十善,忍耐一切逆顺环境。我人心本慈悲,能持戒忍耐,就可了却心中的烦恼。精进勇往,不可...

    宝静法师讲述

    |观音|观世音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3/19264585.html
  • 临终关怀手册

    救灾、济贫等。还应印送经书、供养三宝、礼拜忏悔、诵经念佛,求佛力加被。若已生西,则因此功德可增高莲品,若未往生,则可使中阴身得度。因为亡者平时虽不学佛,甚至根本不信佛,但中阴身最渴望得到有人救度,故七七...

    林克智 编著

    |助念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2/2157332275.html
  • 2006中国慈善排行榜发布典礼实录

    关心和肯定。 我要特别感谢民政部办公厅、民间组织管理局、各省救灾救济处,感谢中国红十字会、中国宋庆龄基金会、中国光华基金会、中国发展基金会、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、中华环保基金会、 北京大学教育...

    佚名

    |慈善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6/04/2201493742.html